是啊,问题是知道也不care,夏天,画廊门前地上常常坐满了三四岁的小小女孩齐齐吃冰淇淋,小三角🩲直接地上滚爬,一旁老师家长完全无视统统不care,侬哪能讲?隐约记得那时候淮海公园也好像救火会对面橱窗里这个色系的ESPRIT中长风衣 和靴子,适合流浪走天涯,经典永流转,我上学时穿着华亭路淘来的橄榄绿大长风衣拖来拖去,被我老爸笑。
30年代的服装色彩法则:服色不仅要一身调和,更要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秋意正浓,宜用古典色调,像棕色、橙色、金黄、橘黄、浅灰、暗绿、天青、酱红等。
同样一件衣服,在有些人眼中是经典,另些人眼中就是老旧与过时,同样有些人觉着恶俗在另一些人眼中就是潮流与奢华,与专业服装设计师@amy 讨论这个问题真是火花四溅,妙趣横生,不过穿啥真是没人会在意,自己的感觉才重要。随波逐流过目即忘,拥有自己的风格才是抵挡岁月侵蚀的法宝,特立独行的气质最珍贵。 分享我的几个vintage包包,当年的名片还在里面。可以从少年挎到老年,早年在上海精品店买的如今也成了vintage。了解一下,无需接受,更无需认同,一切看个人。 从首饰到陶瓷,面料,艺术家居,都是相通的,老外对二手文胸三角裤都百无禁忌,你做得到吗?我肯定是不要的。尤其是皮包与外套,运气好的话可以淘到真的质地与经典,到东京或欧洲。
|
小时候在安福路小剧场看原版走出非洲,字幕傻傻,剧情懵懂,衣服好看是真真切切的,青少年特别迷恋咸菜色,不明白那时候父母那一辈为啥形容为咸菜色,叫橄榄色不更好吗。出国前特地去华亭路买了许许多多衣服,有几件现在照样能穿 一眼不过时,安西路,青海路的牛仔裤啊,还有静安寺的艺术书店,放学时的欢乐时光… 有钱的去旁边美美百货掼派头,阿拉学生仔去摊头淘便宜货。也很喜欢格子衬衫,尤其是美院时代和榔头皮鞋大皮靴,小时候还爱穿老爸的牛津衬衫和领带。
@简爱 找到一张我姆妈呃月票,15路如今还行驶在常熟路上……繁花年代她和你摄影老师的好友,愚园路画家顾老师的另一位女儿去深圳旅游回来后带了许多礼物给我,都是套装,亮晶晶港风大垫肩,我一件也看不上,觉得俗气之极哪能嘎没品味[呲牙][呲牙][呲牙],没有一件喜欢的,[捂脸] 那时候我摇滚哥特风,长风衣大皮靴,还不肯说上海话…… 欧版要看哪裡的歐版,同一個尺碼,英國,德國,法意都是不同的,美式尺碼最最杜,新加坡認了此地只好買小寧衣裳鞋子,還好阿拉上海小姑娘長長大大,無縫接軌😂😂大淘淘,宽落落一向是阿拉學生仔呃最歡喜。那时港台带来的大都是office套装和大垫肩大波浪大高跟浓浓的八十年代风,现在看起来也蛮好玩的😜 学生妹的年代爱尝鲜尝新,不过当年自己买的几样到现在看来依然经久不衰,时尚在轮回 经典永流传
|
Vintage 在海外尤其是西方国家非常普及流行,成人小众,知识分子,个性时髦青年,我也经常光顾,二手店分很多种,如果目的是淘便宜货,救世军就可以,但不然也不乏心动之物的出现,是个考验个人品味的潮流地,各种乐趣,喜欢的会泡在里面走不动,讨厌的一秒都不愿多留,西方人对旧物的迷恋体现在各种细节里,没有忌讳,尽情做自己。vintage需要很强的时代与文化沉淀,所以当时的能猫绝对是超时代的。
怀念那时候上海时尚杂志,九十年代初的上海时尚比现在多元和纯粹多了! 时尚轮回,现在的流行大都是当年玩过的。 当年最前卫的这代人如今依然是上海最潮的人。 上海未来的二十年依然是崇尚名牌,喜欢上海包的依然是小众里的小众,和亚洲大部分地方一样,新光亮是主流文化,零零后成为中老年个性组以后也许对vintage会有一丝丝感觉。 |
如果不想和别人撞包,vintage 或私人订制是最佳的,比如最近我正在请我的设计师朋友为我专门设计和亲手制作一款德国植物处理牛皮包,品质与个性化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在可持续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想起来老早的中百一店,还有,南京西路上面的化妆品总汇,或者,华联商厦,那时候,里面的进口化妆品都没有开架,要看售货员的心情,照片摄于德国一个已经记不起来名字的地方,不少喜欢古着物品的人本身也是有趣和有故事的人,当然,也有很多纯粹是赶时髦,retro 风在年轻一代中更容易流行起来,因为越近的事物越看不清楚,当年的亦舒女主般着装放在vintage市场里可都是抢手精品,越往后越精贵。我出国前除了淮海路南京路等等百货公司只有华亭路可以玩玩,那是一个匮乏又生机勃勃。
|
香水
一种味道也象征了一段感情,感谢香奈儿N5的陪伴,南京西路全国化妆品总汇。 还记得第一次用香奈儿的No.5的时候,那时候 对香水的了解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只是觉得包装是比较精致,造型也不是太过俗艳,味道虽然很是浓烈,但也不至于惹人厌,现在回想起来浓烈的清新,后来那个时期的黑色毛衣和麂皮长靴子还有一系列的黑色都充满了No.5的味道全都留在了上海。 后来,Estee lauder的pleasure, 我常常用,白天晚上都可以,很万能,也很独特,其他的几款在晚上用很合适,还有dior的 Tendre poison 瓶子也非常漂亮,很老上海的,,和我的墨绿色桌灯在一起很协调, 喜欢的还有 5th Avenue ,Red Door 等等,,,dior现在推出的新包装的一些迷你香水也很可爱, Champs - Elysees 对我来说有点头晕,虽然模特儿是漂亮的苏菲玛索,也没有用,每个人的个性,习性和体质 都不同, 我最爱的还是 L'eau par Kenzo, 非常清新,和包装一样,矿泉水一样的质感, 不过,他的罂粟我就不太喜欢,还是犯晕 ,还有晚上就用 Estee lauder 他的 Knowing 就是我的最爱了,很是钟爱, 还有用Beautiful 也不会出错的,但是同是一个系列里面的White Linen我就觉得太淡了,Christian Dior 的 Dune我是白天夜晚都会用的,也是极为喜欢,也很持久, 还有 Elizabeth Arden 的 Green Tea 虽然有点西方人做中国茶的感觉,但是味道还是舒爽的,也常用,但也是比较不持久,经常需要带着小瓶装在身边需要补喷。 很久以前就估摸着写关于香水的了,我常常是在机场免税店里面买的,这样候机也不会太浪费时间,一般来说也不太担心会买到假货吧!所谓一举两得, 还记得在上海的时候我印象中最早的香水广告是百爱神,暗紫色的瓶子,上海家化出品的,心型的,好像,味道有一点点药味道,同期的广告好像还有,嘘,,,,,,,爱丽丝,一套6支的化妆笔,在当时也很新鲜。也是喜欢老奶奶衣襟上的白兰花,或者叫做玉兰花?据说现在是上海市的市花。 定下明天穿的衣服,能猫商店出品上海包,北京布鞋(我本来是想穿回力鞋的,可是与整体的优雅有点冲,过几天就可以),意大利设计上海裁缝藏青连衣裙,欧洲亚麻色外套,同色日本雨帽,银色法国车,一定要显示我们上海时尚与品质,还有个性,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
欧洲各年龄阶段的服装分类尺寸齐全,和国内基本只关注青年形成很大反差,同等质量的价格衣鞋相对上海来说更是划算到家了,许多较经典传统的服装店专门有供随行男士的休息座,咖啡杂志一应俱全,我戏称为park 泊男士点。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根本无法预知如今的自己走到的这一步,曾经以为,接触针线,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小时候对于女红教育的缺失,对于既定格式的深恶痛绝,都是让自己远离女性原因之一。
为自己买了三顶帽子,手工全麻的,还有一红一蓝两条铅笔裤,穿上上次姆妈在这里挑的牛仔小花的外套,久违了的feminine,不是伊,我真不大会选这样的,不过,偶尔甜美一下,或许也可以,
|
去是 Utrecht扫货, 名牌店里面熙熙攘攘的大陆小留学生,虽然价格不菲,但比起在国内,还是要便宜不少,这里很多事情和国内恰好相反,这里的商店对顾客的定位比较清晰,从不同年龄到不同风格的,常常,橱窗里面一看就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的了,价格较高的商店里主要的顾客都是中年或以上的人士,也有很多像H&M这样供学生和刚刚走上社会的人群消费的商场,就像年轻人选择宜家IKEA一样,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也慢慢提高,大家和谐相处,但是我不知道东欧的情况,我很有兴趣,以后我想去波兰和捷克,对我们来说会有另一种共鸣和思索。 前天去阿姆斯特丹 Bijenkorf 几个小时,上下跑遍,却没有找到一样自己称心的货色,对我来说不是太过认真庄严,就是毫无特色,自己是个遐砌 疙瘩 的人,后来总算在SiSSY-BOY里面淘到了一件冬装, SB=煞笔,傻B ,我一看就乐了,这不,一整天在街上SB着呢, 踩着新买的 Manfield 的靴子,很好走路! 以前曾经在贝纳通找到过几件,傻乎乎感觉在意大利才是原汁原味,实际上,都一样,心理作用罢了,就像同样的比基尼,在海滩上和阿姆斯特丹橱窗里看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人的心理作用和环境影响真的不可忽视! 但是总体来说,不容易,相信大家都有此体验,往往,冲着一个目标去的时候,往往是精疲力竭最后一无所获,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一见倾心的,比如,今天在La Ligne 里面淘到了海蓝色的皮绒手套,他家的夹克也还不错,常常,还会去的是 有几位本地女裁缝操持起来的 ARTE ,总体来说也是波西米娅风格的,但是,质地和面料相对比较精良,造型颇巫婆,同样,由美术学院毕业生开拓的,现在荷兰和比利时有不少分店的 Cora kemperman 我在安特卫普的时候第一次遭遇,一见钟情,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荷兰的本土设计师品牌,里面的服装比较戏剧化,经过几次冲动后,就慢慢开始挑剔了起来,就像热恋过后,开始的反思, 不过还是会常常去那里喜欢,可惜面料比较难操持, 刚来那会儿,啥都没有,在南洋生活了多年,光脚多年后,袜子都不会穿了,四季的衣服只有几件多年前上海的,不少还是华亭路的。
现在慢慢开始把四季的感觉找回来了,这个过程,蹊跷极了,好像被人大卸八块以后再重新组装, |
最近又囊获了不少心爱之物,由一对意大利夫妇手工制作的包包,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用心与轻易,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另一只相同的包,一天中我先后去了这家店四次,在店家关门前,终于拿下,对自己手下事物充满着爱的东西会延伸到作品中,和前两年在巴黎觅到的女设计师手中的银狐灰帽子一样,自己尊重那些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爱的手工艺者,因为里面传达的情愫是个人的,不是广告商灌输的,珍爱着这些属于自己的唯一,我要好好爱护你们,无论是在天涯还是海角。 这几天把工作室的桌椅小小调整了下,建筑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以前太注重住宅的布局和美观,对功能的设置和考虑与使用不够,听由自己内心的感觉,不为任何人左右,这样的感觉,真好, 我喜欢的店家是这样的,店中间的那张大沙发,给女人,也给男人,太太在试衣间里,能看到她们的鞋,先生咖啡或茶,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舍么都不要,桌上有男士们爱看的体育经融类的杂志,或者你舍么都不看,拨拨黑莓也可以,买与不买,都可以,不勉强,不牵强。一定要有一个细节,一块面积,是与众不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要试图讨所有人的喜欢,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这些年以来,遇见de每一件首饰,我相信这都是一种缘,她在来到我手中之前,到底发生过舍么故事,在巴黎,或是在华沙,因为舍么她会把她留在这里,漂泊辗转流转到我手中,我相信当时你是爱ta的,但人生总得有面对舍弃,甚至不得不放弃时,而每一个她,都是红尘里的一段传奇,她们就像我画中每一个不同de女主角,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我唱起一首属于她的歌。
|
又要整理行李了,真不愿意啊,但还是得整理,过去几年来整理了太多次的行李,客厅里总是堆放着上次回来还没有收拾的行李,下一次的启航就又要开始了,习惯了闲云野鹤般的自由,可有时候还是得处理些人世间的事,还好,旗袍还在,正规的场合,旗袍是最最符合中国人身份的装扮,随便拿了一件,还能穿,那深深浅浅的红,通俗却不庸俗,还是十年前住在新加坡的时候买的,保守也经典,现在的我,也许不会选择这样的款式和色彩
那天我看到侬肩琅厢上背了只包包侠气别致,“侬呃只包满灵的嘛”,没想到伊当场就把这只包送给了我,当时里面装了厚厚的书,都是你写的书,“咯么侬里厢额书哪能办?”,“没关系,咯便当莱西,装在塑料袋里么就好来”,侬总是格能噶“油腔滑调”,所以常被人误以为是playboy,其实伊拉哪能晓得侬骨子里的坚持与原则,那天你真的就把这只布包这样送给我了,记得当时你风尘仆仆浇灌匆忙,但那天的你穿地格外干净雅洁,“今天没时间陪你们吃饭了”,他对我与女友说,随后提着一塑料袋的书,转身消失在霓虹灯下的夜色中,,,,, 今天我背着这只布包去看望长辈,走在十多年前第一次来过的地方,那家帽子店还在,接待我的是店主的女儿,店面也重新装修过了,增加了一些blingbling,虽然我更喜欢以前的样子,我的第一顶别致的呢帽就是在那儿买的,后来我戴着这顶帽子,穿上从紫澜门买的羊绒黑大衣,走在冰天雪地的森林里,那时的自己渴望极了冬天,这顶帽子,也就是樱花在鹭鹭酒家第一次见我的那顶,现在淮海路上紫澜门也已经找不到了,好像被一堵墙封住了,还好我买的那几件大衣还在, 据说是老早最酷的穿法,远在上海西人却看成了蓝色的袜,自说自话地换一种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