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太美妙,同感,小时在上海吃静宾的法棍以为那就是🇫🇷 面包,到了法国后才明白那改的不是一眼眼,不过也不是每个店家都能做好,住家附近左边羊角好,右边长棍好,巴比松只有一家,那个面包师[委屈],当地居民没选择实在可怜,亚洲面包多香精,大多数人不懂欣赏本色之美。住在诺曼底的时候去过好多次勒阿弗尔。
Etretat 象鼻山
|
《搬家行动组里的美国兵》Posted on 2005年08月1日by luschaper
都知道,这几个月以来,为了搬家心焦力瘁,看过一个调查,说人生最第二大的压力便是搬家,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我是够累的,小时候就听着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煽情地可以,后来又有了苏芮的《蜗牛的家》,虽然也还是老调重弹,但我想,这唱的也是大多数人的心声吧。 这次在诺曼底,搬家公司的行动组大清早到,原定的三天包装计划,变成二天,一下子让人紧张不己,希望破法语能够向他们解释清楚舍么要走舍么要留,突然其中的一位以另一位印度裔老兄开起了英文,tnnd,懂英文为啥不早说啊,害得解释了老半天,赶快,全部计划布置给他,他的英文好极了,而且还带有美国口音,奇怪了,从没有听到法国人能说这么好的英语的!一问,哈,原来他根本就是美国人!则麽会跑到法国来为人搬家呢?再一问,原来老兄以前是驻扎德国的美国兵,之后就深深地爱上了欧洲,便留下不走了,,,,,只见他精瘦的体格,同样狭长的脸孔,身手敏捷,之后几个人兵分几路,开始打包行动,我的画可是要命的多,他直奔卧室,看着床,好像嫌很碍事的样子,还好这次我的反应不算只见太慢,赶快主动要求帮他一起把席梦思给翻上去靠到墙上,果然,他等着那,果然一下就抬了起来,迅速之极,我很有成就感,哈哈,知道大半是他的功劳,但毕竟想象自己也不可能的任务了一回,当然,我微薄的任务结束后换来一句: Thank you。 前几日才第一次看到《珍珠港》虽然大大落后了好几回,但是不看白不看,灯还没有挂上,摸摸黑,也不能干别的,据说是大片,当然,男女情爱的老套故事,从一开始就知道了那家伙没死,所有的电影好像都这样,不过,穿插在历史里面,便有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效果,好像变得伟大起来了,我爱联想的坏毛病又来了,想想,虽然是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但为我搬家的行动组里的那个美国退役军人,他以前又会着咋样的一番惊心动魄呢?不难看的他又是如此深爱上了欧洲呢? 上午天还是阴阴的,好像 Chet Baker 的歌声,这不,太阳就开了花儿,小高昂了一下,后天要随“大部队”又要去英吉利海峡边上的法国城市卡莱Calais,说是又要,其实也是好几年前了,那时候从法国开到荷兰是每每必经之路,罗丹那座著名的雕塑就矗立在那里,成了城中最显著的标志,城中售卖着鱼和薯条,和法国很多城镇一样,空气中弥漫着浅桔,夹杂着各样的蓝,诺曼底的天空,拥有着不明朗的线和烧开后不明朗的水,
那一代的高速挺无趣的,平平直直的,好像飞机在天上一样,这次要横跨英吉利海峡去英国,很多年前就应该去了,大哥在那里有美丽的房子,可是那一年正好遇到我在巴黎的画展,于是就推辞了,爵士因此白白挨了几针,现在想起来有些内疚,人生在于选择,总是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对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