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ft
荷兰的月亮 油画 (60 x 80 cm ) 2008年
“歪斜地走在代尔夫特的路上,欧风美雨飘萧,傍晚里,黄昏中的蓝,没有全暗地样子,往在教堂尖顶上看过去,远处一轮小小月,那么高,那么远,勾勒成一副铜版画,夹在了书里,流落到遥远的东方,去赴那一场前世的约会,据说,上海的月亮有铜钱般大,维米尔在这里出生,生活,画画,守着这些光线,诉说这西洋石库门里东家长与西家短”, 以上图文刊登在《上海壹周》2008年12月17号,鹭鸶图文专栏,谢谢博友蓝调莎的留意和及时通知! 前些日子,陪同来荷兰的上海作家陈村先生去了代尔夫特,正是维米尔的故乡,也许大家看过《戴珍珠耳环的女孩》这部电影,再次见到代尔夫特,那些酷似我们青花的代尔夫特瓷器,看到影像中维米尔时代人们的生活,无法不让我想起自己的故乡,耳边仿佛回旋起那些或亲切或尖酸的乡音, 从明年起,我终于可能回到故乡继续自己的油画与水墨探索和其他多元化的实践与创作,十多年的海外漂泊生涯让我更感受到故乡水土和环境滋养的珍贵,从南洋潮湿的文化沙漠,再到欧洲匮乏的水墨材料,这一系列地失去的心痛都给了自己从所未有的珍惜与感动,生活中的坎坷和艰辛,文化上的观察和比较与发现,这些不可替代的经历都赋予了自己新的眼睛,发现自己在故乡看到都是以前忽略或忽视的景物,我领悟到这正是艺术最宝贵之处,十年前,我为了摆脱市场的干扰而潜入内心,现在,通过多年的寻找和探索,我更了解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美丽与无奈,生命的美好和残酷,多年的内心探索也给予自己更多的信心,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周遭的看法,陈村说的:“因为你长大了,所以发现了生活的朴素之美", 就好像并不是世界上每个地方的人都能拥有四季一样,这在以前,是不会意识到的,经历不同国家的多元化生活后,对不同世界里的人们多了宽容,理解,也更坚强与执着自己的方向,每个人生命的意义和各自的期待都不同,每个人来到这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对艺术,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衡量与尺度,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作品是否能打动人,更是艺术的命脉所在,艺术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也不仅是个人情绪的发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 绘画上,自己要走的路很长,自己青少年时代,别人在游戏的时刻,我我成年累月地在面壁作画,当时无奈也好,必须也好,都是积累,人在生命中,真正能控制自己的时间段,并不是很长,艺术上我要忠实于自己每一刻的感受,或反省,或思考,或疑问,生命在,艺术在,艺术对现在的我来说,是一种生命的状态, 这些年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自己也做了不少影像探索,给了自己不少乐趣和启发,未来的大美术之路,会随心而走,谢谢大家对我长久以来的鼓励,未来希望听到大家更多的意见与建议,艺术是我的,也是大家的, |
Herinneringen aan de Gouden Eeuw
欧洲弄堂午后,一场淅淅沥沥的冬雨, 听到酒保了我身后问,迭扇们有啥好拍的,伊回答,伊怪莱熙呃,帮大部分宁侪不一样呃,黑发越来越自然卷,在这弥漫着水气的午后,在这潮湿的空气里,我与海牙天鹅绒,还有一脸稚气的小兵,他脸上的笑容,那样熟悉,好像回到童年时光,他们问,你愿意和我们一起走吗?这里很多地方仍然保有当年的景致,很容易就走进了电影里,好像那部《戴珍珠耳环的女孩儿》,去店里买东西,说了一番我的需要,对方说,你所拥有的已经足够完成这些任务,不需要另外的附加了,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与占有 typicalDutch,荷兰人就是迭能实在,规律自持。 在这个专辑里,让我们一起重回“维米尔笔下的黄金时代,展开一幅幅荷兰小城风情画卷,旧的踏踏实实,新的扎扎实实,旧不刻意,新不踉跄,更不需要“别苗头”,记忆在发展中更显珍贵与温情,好似历史长河里的珍珠,总能让我们看到来时的路,这样我们的将来才不会迷路,老房子是一个能让人身心瞬间松软下来的时刻,欧洲人早就习惯了这样的享受,他们不用担心老建筑的将来,是否会消失,或者成了只给富人们消费的俱乐部,,,,,,,, 代尔福特维米尔的画室,村长那天在那儿拍了不少好照片
|